第八百四十四章:投之亡地而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-《黄天之世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千里镜的镜头之下,一艘快船已经离开了汉军主力的舰队,向着北方疾驰而去。

    许安看着正在掉头的两支汉军船队,皱起了眉头。

    这汉军水师的主将竟然如此果决和冷静,毫不犹豫的壮士断腕,回师向东,倒是让他感到十分意外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一切都晚了,在汉军水师追赶这一段时间之中,游戈在这片海域的观测船早已经将他们动静看看的清清楚楚,他们追击到这里已经落入包围圈之中了。

    就算现在汉军水师想退,也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,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。

    “全速前进,缠住敌方的舰船,不要让他们逃了。”

    许安放下了千里镜,对方的布署和情况他已经看的清楚,下达了命令。

    许安座下的这艘战船是福船的外形,大小差不多和明朝时期的封舟相近,不过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
    这样的封舟动力在海上一般是依靠风力,但是在作战之时、或则是停泊港口之时,没有了风力也有辅助的动力。

    在福船的两舷和艉部,都设有长橹。

    这种长橹入水深,多人摇摆,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,推进效率较高。

    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,在海上航行之时,能够增加舰船的航速。

    许安之所以登上辽州号,不仅仅是因为其甲兵众多,防御极强,犹如一座海上的堡垒,还因为其拥有极强的机动能力。

    就算是战事真的不利,辽州号也能够迅速离开战场。

    明军战船的航行速度比汉军水师的速度实际上要高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
    之所以能被汉军水师追上,也是因为一直故意放水的结果。

    许安一直下令着舰队保持着一定的航速,能够保证汉军一点一点的追赶,而不至于被一下子甩开,又不至于被一下追上。

    为的便是将其引诱到山崖水域,这里就是许安为汉军水师布下的战场。

    甘宁以及他麾下的五艘战船,是趁着夜色进入到这处天然的藏身地。

    这里的山崖水域藏身地是鹰狼卫在探查青州的发现,许安得知了汉庭在后世威海这里修建了军港之后,想到了利用之法。

    “全速前进!”

    军令一级接着一级的下达,伴随着号令之声,头戴着黄巾,身穿着戎装的力士开始摇动起了两舷和艉部的长橹。

    巨大的长橹搅动着海水,推动着辽州号向着前方飞速移动着。

    辽州号上令旗舞,各船各舰看到辽州号之上的令旗飞舞,也是纷纷回应。

    跟随着辽州号的护卫舰也都有同样的装置,其余的小船也开始了使用桨橹,一同加快了速度。

    一时间整个海面之上旌旗摇动,黄天战鼓浑厚而有力的声音也在这一刻响起。

    明军之中装配的这种黄天战鼓所发出的声音,比起一般的战鼓声要浑厚而有力的多。

    咚咚战鼓的声音响彻在每一个明军水兵的耳中,冲击着他们的胸膛,也引燃了他们心中的战意。

    “你是辽州舰队的提督,水战你比我在行,接下来的战事交给你来指挥。”

    许安转过头,将手中的令旗递向公孙康。

    公孙康微微一怔,有些疑惑。

    “我会一直在船上看着大战的进行,不要让我失望了。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公孙康神色微肃,向许安行了一礼,郑重其事的从他手中接过了令旗。

    “此战,末将必不负道君所托。”

    许安的安排,还有对战局的变化,以及对敌将心理的揣测已经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公孙康已经是彻底的心服口服了。

    在山崖海战爆发之时,许安就已经说了,汉军只有两种可能。

    激进一点继续追击,而保守一点,就是立即返航,壮士断腕,绝对不会出现第三种可能。

    而现在的情况也确实是被许安说中了,事情正在顺着许安的推测往下继续走去。

    伴随着震天的万胜之声还有昂扬的战鼓之声,在辽州号的带领之下,数十艘艘明军战船犹如离弦之箭一般,向着北面夹击而来的汉军水师直冲而去。

    而另外十余艘明军的战舰,却是向着他们所在的方向疾驰而来。

    明军舰队的异动自然是没有逃过周瑜的眼睛。

    周瑜站在船尾楼上看着远处航速陡然提高的明军舰队,心中一沉。

    他紧握着身前的栏杆,他的推测没有错误,这确实是一個陷阱。

    明军舰队航速比他们的速度要更快,之前的一切都是障眼法,让他一直以为能够追上。

    不过都是为了迷惑他而做出的假象,他还自诩聪明,结果现在是他被许安骗得团团转。

    周瑜没有下达新的军令,他只是脸色阴沉看着速度明显快了一截的明军舰队。

    许安既然带领舰队前去进攻北方合围而来的水师,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缠住他们,然后等待援军到来,将其聚而歼灭之。

    现在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不要去管北面的舰队,直接调头撤离,这样起码他麾下这七十多艘战船能够保留下来,若是加上孙策带领的前锋船队,一共能保下差不多近百艘战船。
    第(1/3)页